2020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,《角兒來了》特別策劃推出“時代之聲”特輯,向建黨節獻禮。立精神支柱,建精神家園,新時代的舞臺,戲曲人始終奮進在為人民抒寫、為人民抒情、為人民抒懷的創作之路上,不斷打造出一部部有筋骨、有道德、有溫度的新時代文藝作品。本期《角兒來了》“時代之聲”特輯,精選了兩部由真人真事創排的新時代戲曲作品,與眾主創一同講述這創新背后的感人故事。
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
如今聞名遐邇的河南重渡溝景區,18年前還是個窮山惡水的山溝溝,老百姓靠伐竹子賣錢謀生。從過去的貧困山鄉到如今的“中華農家賓館第一村”,重渡溝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,離不開“重渡溝拓荒者”馬海明同志的辛勤付出。為了重渡溝的旅游事業蓬勃發展,馬海明生前多次親身堪景采風,過年下大雪也不休息。2011年5月7日,馬海明在欒川抱犢寨景區開發建設中因車禍不幸去世,他將一生最美好的時光都奉獻給了重渡溝。
吃水不忘挖井人,馬海明的妻子關長榮和馬海明生前同事賈文獻做客節目現場,動情講述馬海明生前事跡,將其帶領重渡溝村民脫貧攻堅的決心與信心,生動形象地展現在觀眾面前。豫劇名家賈文龍再次演繹了《重渡溝》經典唱段,致敬馬海明同志,以及像他一樣戰斗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基層黨員干部們。
本期節目還原了豫劇《重渡溝》中重渡村村口的場景,豫劇名家賈文龍、楊紅霞更是以劇中人物的造型,與導演編劇一同暢聊創作趣事,說起“吊威亞”的情節賈文龍竟現場“大倒苦水”?除了吊威亞,賈文龍還學會了哪些新技能?
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
焦裕祿是蘭考人民心中永遠的好書記。焦裕祿初到蘭考,蘭考就遭遇嚴重的災荒。為了解“三害”,起風沙時,焦裕祿帶頭去查風口,探流沙;下大雨時,他趟著齊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勢。通過一年的艱苦奮戰,蘭考的除“三害”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。1964年5月14日,焦裕祿因肝癌病逝于鄭州。他臨終前唯一的要求,就是他死后“把我運回蘭考,埋在沙堆上?;钪覜]有治好沙丘,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”。
當年焦裕祿同志親手種下的那棵“焦桐”,一直是長在蘭考百姓心中的精神之樹。與焦裕祿同志共同種下這棵“焦桐樹”的魏善民老先生來到現場,講述三代人守護“焦桐樹”的感人故事。五十年過去,當年的小樹苗已然長成參天大樹,種樹的小伙子也已是一位耄耋老人,但是心中的承諾始終未變。
《角兒來了》現場還原了60年代蘭考縣委的場景,邀請豫劇《焦裕祿》的主創團隊走進“焦裕祿同志的辦公室”,一起暢談這部大戲創排背后的故事。提到當年去蘭考采風排練的經歷,導演張平感慨萬分,究竟是怎樣的創新排練方式助力豫劇《焦裕祿》大獲成功?節目最后,賈文龍再一次化身焦書記,演唱《焦裕祿》經典唱段,向不忘初心,弘揚優良家風的守樹人致敬,向焦裕祿精神致敬!
CCTV-11戲曲頻道6月30日20:34,《角兒來了》以精心的制作編排,銘記歷史的角兒,歌頌時代的角兒,演繹生活的角兒,致敬人民的角兒!
免責聲明:市場有風險,選擇需謹慎!此文僅供參考,不作買賣依據。